6月6日,金蝶云苍穹AI峰会北京站盛大启幕,300余位来自央国企、行业知名企业及生态伙伴的AI先行者共聚一堂,围绕“AI赋能企业管理”的新思想、新技术、新应用展开深入研讨,加速推动AI技术在企业管理中从“可想象”走向“可落地”。
中国金茂办公室副主任、信息技术中心主任孙亮先生发表主题为“中国金茂财务数字化转型实践”的演讲,分享了央企在 AI 应用中的实践经验。作为中国中化旗下核心企业,中国金茂在地产与城市运营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数字化转型经验,其探索历程对行业颇具参考价值。
大家好!确实今年是 AI 的元年,过年前后 DeepSeek 发布,开源、免费的特性让业界振奋。作为企业信息化管理者,我们明显感觉到 AI 应用的门槛降低了 ——Token 价格下降了 99.9% 以上,成本骤降让企业级应用成为可能,因此我们也开展了一些实践工作。
但在企业落地 AI 并非易事。尽管大模型在对话、翻译、文档生成等场景已展现价值,但企业环境对数据准确性、流程合规性要求极高:一旦出现偏差,就需要厘清是系统问题、数据问题还是人为问题,这背后涉及责任界定。基于此,我们选择了 "核心流程 + 高频刚需" 的场景切入,今天就以一个具体案例和大家分享。
先介绍一下中国金茂:作为中国中化旗下央企,我们是国资委骨干中央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中化集团是世界最大的化工企业之一,业务涵盖化工、材料、生命科学等领域;而中国金茂作为地产城市运营平台,业务覆盖全国十几个城市、上百个项目,包括城市运营、物业开发、酒店商业等板块。虽然在地产行业规模并非龙头,但我们注重品质 —— 北京金茂府、上海金茂大厦(陆家嘴三件套之一)、三亚丽思卡尔顿酒店等优质物业,都是我们的资产。公司于 2007 年在港独立上市。
关于信息化建设,金茂是年轻企业,数字化进程始于 2017 年。发展路径和业内同行相似:先搭建系统平台,再建设独立业务条线系统,之后推进数据集成与业财一体化,现在进入智能化探索阶段,尝试通过小应用提升效率。
这里有个架构图想和大家分享:企业的核心价值在于为用户创造价值,信息化的终极目标也应如此,而非仅满足于数据统计或流程控制。我们始终以客户为中心,前期聚焦营销数据管理(签约、回款、认购到访等),中期尝试大会员体系建设(推动地产、商业、酒店客户的交叉消费),现在则因地产行情变化,从 "促销转化" 转向 "全渠道营销"。但更理想的状态是 "客户需求驱动产品定制",这在地产行业实现起来难度较大,但我们仍在探索。
感谢金蝶提供的合作平台,我们在财务领域与金蝶共研共创多年。财务体系可分为三块:战略财务(核算经营效益)、业务财务(管理资金税务)、共享财务(服务员工报销付款等)。在行业稳定期,这套模式已能满足需求,但我们仍在思考:如何通过新技术驱动财务信息化升级?
以业财一体化为例,我们实现了开发全链条数字化 —— 从拿地、开工到交付、竣工,每个节点都与财务体系深度绑定。地产行业本质是轻资产模式,设计、建造、销售等环节多依赖第三方,因此精准的数据把控尤为重要。我们将成本核算到每平方米、单楼层甚至单户,这套系统已成为企业经营的核心支撑。
财务共享方面,我们曾面临项目制带来的人力波动问题:开盘和交付期财务人员短缺,平时又存在人力冗余。因此我们建立了财务共享中心,但异地财务的票据管理、报销审核等又带来新挑战。我们通过收银系统、电子档案、内控工具等解决了这些问题,效率提升显著。
进入 AI 时代,金蝶云·苍穹平台提供了审单、数字员工、报告助手等功能。我们没有先搭建大平台,而是成立多个 AI 验证小组,精选十几个场景做 POC 验证。在财务领域,我们发现知识库应用存在瓶颈 —— 初期新鲜度过后,使用率就会下降,因为财务制度变化频率不高。
后来我们聚焦员工报销付款场景:作为央企,财务合规审查点多达上百个,人工审核效率极低,而共享中心人员编制有限,矛盾突出。我们尝试在传统 OCR 基础上叠加 AI 大模型:先通过 OCR 识别多模态票据,再用语言大模型将文本转化为结构化数据,通过语义分析找出矛盾点。但我们坚持 "人机协同" 原则:AI 提供审核建议,最终由人工决策,确保权责清晰。
同时我们也在探索数字员工 —— 本质是为员工提供更友好的交互入口,无论是 Agent 还是其他形式,核心是解决 "报销流程繁琐、退回修改麻烦" 的问题,目前这一工作仍在推进中。
从实际效果看,AI 审单在以下场景成效显著:
报销逾期风险识别(如 5 月 5 日出差,5 月 10 日提单的合规性校验);
差旅城市与票据地点一致性核查(减少人为粘贴错误);
消费项合规性筛查(标记异常票据)。
现在单张报销单处理周期从 1-2 天缩短至最快 4 小时,上午提报、晚间到账已成为可能。
不过实践中也面临风险:一是数据风险, OCR 识别准确率受纸质票据磨损影响,曾尝试用大模型补全信息,但发现这条路行不通,最终确定推广电子票据才是根本解;二是质量风险,大模型在部分场景的不可解释性 —— 前三个审核场景准确率高,后三个则不稳定,且难以通过提示词工程完全解决,这也是财务同事反馈的主要问题。
智能化是一整套组合拳,智能化的应用,关键是转变思路,人人拥抱智能化,应用工具,探寻可能。智能化现阶段是财务数字化的加速器,从而改变共享中心的运营模式,推动财务职能发挥更加灵活、深度的管理与增值作用,同时反哺人力资源、经营管理、成本管控等数据中心,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。从财务共享中心内部的体会看,原有30多员工,后面单独培养两位员工,转化为智能财务的角色,在IT条线发展,这是人员组织变革。
关于未来规划,我们认为 Agent 和 ChatBI 是重要方向:Agent 可实现 "自然语言提报报销",提升员工体验;ChatBI 则需要与原生 BI 看板打通,实现更深度的数据分析穿透。
最后总结几点体会:一是场景选择至关重要,需经得起投资回报考验;二是数据整合是基础,我们的预算、费控、报销流程在同一平台,为 AI 应用提供了天然优势;三是复合型人才短缺,既懂财务又懂 AI 的人才稀缺,我们只能依靠内部团队与金蝶协作探索。
以上是中国金茂的初步探索,希望能为业界提供参考。谢谢大家!